【南大精神大讨论(一)】院士专家热议新时代“南大精神”
栏目:南大新闻 发布时间:2022-03-08

【南大精神大讨论(一)】院士专家热议新时代“南大精神”


近日,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召开新时代“南大精神”座谈会,相关院系领导和教师代表围绕南大120年发展史,围绕如何扎根中国大地、争创世界前列、办出南大特色,结合实际对新时代南大精神内涵进行讨论。中科院院士邢定钰、沈树忠,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赵曙明、王守仁等参加会议。校党委副书记薛海林主持会议。

 

薛海林介绍了座谈会的主题与目标,指出在新时代凝练南大精神的必要性。他简要介绍了学校100周年校庆、110周年校庆期间围绕校风校训进行的讨论,期望值此百廿校庆之际,围绕凝练内涵与外延,开展新时代“南大精神”大讨论活动。他表示,学校将分类召开校内座谈会,集思广益、凝聚共识,力求凝练出寓意深刻、特色鲜明、言简意赅、易于传记的新时代“南大精神”,献礼百廿校庆。


邢定钰回顾了自己在南京大学的学习与工作生涯,从校训出发,挖掘和讨论南大精神,指出校训是行为规范,精神是内在的状态和追求。他深入阐释“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具体内涵,指出“诚信”最重要,“朴实”体现着南大人的品格,“雄伟”是追求卓越。他认为,要将南大精神落实到具体实践中,使每个南大人心中有希望、奋斗有力量。


沈树忠从历史、治学、科研三方面对南大精神进行了探讨,认为南大精神体现在学校历史中: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先锋引领作用;体现在南大老一辈科学家们严谨的治学精神中:严谨踏实的学风培养出品学兼优的青年人才;体现在高水平的前沿研究中:南大师生为服务国家需求而不懈努力。


赵曙明回顾了校训更迭的历史,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维度思考南大精神。他指出,南京大学作为教育机构,培养学生人才服务国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为研究机构,南大人怀着追求真理的初心,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招纳英才;服务社会,回应国家现实需要。


王守仁在发言中强调,南大精神源于历史积淀,具有独特的精神内涵。他立足校史纵向和现实横向,认为南大精神内容丰富,如敢为天下先、开放包容、追求真理,以及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等,新时代南大精神可凝练为:求真创新、爱国奋进、开放融合、卓越引领,包含求真、爱国、融合、卓越四个要素。


相关院系党委书记、院长以及部分教师代表结合自身工作和生活经历,从南大的历史传统、办学特色、时代担当、建筑风格等各方面讨论南大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并就文字凝练、概念内涵、传播效果等提出意见建议。与会代表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党委书记李满春认为,南大人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品质,谋国家之强盛,以天下为己任,彰显了自信、弘毅、卓越的精神特质。


文学院院长董晓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从南京大学与南京市的共性出发,认为南大人低调朴实、开放宽容,治学扎实严谨。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金飚兵以校史中的重要人物和生动事例为依据,指出南大精神应体现追求卓越、服务国家等要素。


历史学院教授胡阿祥指出,南大精神因人而生,要区别于校训的风格,要有出处有典故。他认为,“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吾道无穷,如日方暾”“昌明国粹,融化新知”等体现出南大治学和为人的“专、通、坚、虚”,即专精、通博、坚定和谦虚。


哲学系党委书记周爱群结合管理工作体会,表示南大师生唯真是求、自由探索,真正做到了“嚼得菜根,做得大事”,希望凝练出朗朗上口的南大精神并宣传弘扬。


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院长李向东从校徽中雪松的精神出发,认为南大人具备顶天立地、扎根深厚、坚贞不拔等雪松精神,以及精忠报国的爱国精神、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


外国语学院院长何宁认为,南大精神还包涵忧患意识和拼搏奋进的实干精神。


化学化工学院党委书记朱成建从个人、社会结构单元、国家民族三个层面,结合认识论分析,指出南大精神包含“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人生态度、诚朴雄伟的社会责任、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使命担当。他援引校史上的事例,建议南大精神要彰显南大特色,如“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等。


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教授聂越峰认为,南大精神应体现出南大人兼容并蓄、海纳百川的开放包容特质,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科研实践,服务国家重大需求的担当精神。


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乾坤从哲学视角理解“南大精神”及其意义,认为南大精神蕴含在每个南大人的工作和生活中,应包涵“诚”“知”“仁”“勇”等元素。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云松在总结发言中指出,大家在讨论中形成了许多共识:围绕南大精神的提炼,应该注重特色性、依据性、时代性、具象化、凝练化等要求,学校会在后续的系列座谈会中结合大家的建议进一步深入探讨。